为什么资本可以如此明目张胆呢 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来源:格隆汇

的热搜和舆论,似乎都对大厂们不太友好。

先是周末由爱奇艺主办的喜剧节目中一则小品《互联网体检》搞笑炸裂出圈,接着,周一的热搜前排就被小红书因为滤镜景点道歉而推出的踩坑榜抢占。

看似毫无关联的两则新闻,实际上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之所以让人们如此关注和热议,其原因不过都是互联网生态下的用户,因为越来越多的套路和广告,而被欺骗、被愚弄、被消费。

本是正常的权利被不断会员和等级收费,本是虚假的东西被迷惑冲动消费。不知从什么开始,我们惯了被互联网各种应用服务的广告和收费追着跑,回过神来的时候才发现已经被坑的太深。

相信这样的共鸣,你我都有。

1、每一秒都感同身受

现在的互联网流量变现模式,真的是越来越高超了。可谓防不胜防,避无可避。

而且还都能准确抓到我们每个人的弱点,我们在这一秒所需要的、个人爱好的、急用不花不行的……每一次,都能被算法抓出来,它们赢得很彻底。

总结一下,现在的变现模式一共有两种。

第一种也是最普遍的一种就是主动广告,套路防不胜防,通过隐消费、诱导消费、变相消费等薅消费者羊毛。这在《互联网体检》中已经体现的淋漓尽致,每一秒都感同身受,真实到扎心,字字句句都是对互联网行业盲目的变现和收费乱象的讽刺,爆梗接连不断。

小品开头是用户做入职体检,本是日常生活中必备的行为之一,却因为选择了互联网模式而陷入套路没有选择,最后为了体检的最后结果花了一大堆冤枉钱。

最开始的一幕就极为扎心。体检还没开始的人脸识别,就直接让主人公的身高体重和银行卡密码等私人信息被曝光。而护士更是直言,大数据时代没有秘密。

但接下来怎么样呢?作为大数据管理者的互联网终端,并没有保护好我们的隐私,而是利用这些对我们的行为进一步分解和消费。

在小品中,开始体检的主人公先是因广告而被迫会员包月,因为单日价格过高;而后是抽血针都扎进去了,强制下载软件,不买加速包无法走完流程、恶意弹窗、明明已经购买了会员,还需要购买超前收片;最后则是电商惯用的打折秒杀和癫狂的买买买……

“不觉得你们吃相很难看吗?”

当然不觉得。手握流量的垄断资本方,在已经成熟的流量变现模式下,在面对巨额的商业价值时,吃相只会越来越难看。

默认自动续费、超前点映、下载才能完成、交钱才能加速……当刚需当头时消费者根本毫无选择,因为所有软件沆瀣一气,所以与其说是主动广告不如说是强迫消费。

那为什么资本可以如此明目张胆呢?

因为经过了早期的野蛮生长,整个互联网行业的商业模式已经越来越成熟,资本和企业都进入了收获期,流量变现才是目的。而这其中收割的,正是早期通过免费和让利而培养起来的用户,用户在被训练的过程中已经有了应用惯,因此在使用中只能在被套路的过程中,乖乖认栽。

2、“滤镜景点”坑了多少人

另外一种套路便是以小红书为代表的种草安利的软广了,这种更是坑死人。

犹记得小红书最开始运营时,是素人之间的互动和购物分享,由于都是真情实感,帮助了很多消费者在生活购物方面的选择,因此很快得到用户的认可并不断发展壮大。

慢慢的,小红书从最单纯的“海外购物分享社区”,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集用户原创内容(UGC)、专业生产内容(PGC)、明星网红等专业用户生产内容(PUGC)及电商多维一体的台,甚至被誉为国内的“亚马逊+Instagram”。

然而光芒却逐渐被利益侵蚀。最开始的内容分享社区早已变了味,现在的小红书到处都是博主、明星和大V带货,目所能及的是无处不在的广告,为了美而过度使用的滤镜以及充满利益的种草和直播。

商业色彩日渐浓厚,从分享到推广,小红书的产业链越来越完整,模式却越来越收到质疑。

因为其他台是明目张胆的广告,而小红书这里却变成被包装成了原生内容,毫无广告痕迹。

但这样的危害甚至比广告贴的伤害更大。因为如果直接打上广告的标签,你还可以选择看或是不看。但是小红书的大部分广告无从分辨。博主在原创日常vlog或是图文分享中,默默夹杂广告,收了钱的产品被混合在一堆真诚分享之中,直接受伤的就是消费者。

甚至这种模式走通之后,广告就变成了主流,以前十分之一是广告,现在十条分享中九条都是广告,踩雷的概率比查找分享测评之前还高,完全失去了之前真诚分享的定位。

因此,刚刚过去的十一旅行,也变成了用户集体投诉的引爆点。

10月16日,中国基金报报道了网友吐槽小红书上“滤镜景点”的事情,从前被吐槽的卖假货、笔记代写、假名媛炫富可能大家都听倦了,但这次的景点赤裸裸的欺骗又再一次唤醒了人们的记忆和怒火。

可以看到,网友在选择相信博主推荐分享后去的旅行地点,大都令人失望,甚至不如家旁边荒凉的野外。所谓的博主高质量美图,都是P图和滤镜,在特殊角度下的创作。

普通消费者去了,剩下的感想只有“我再也不相信小红书了”、“追杀小红书博主”、“小红书真的害人”。

在这次时间中,小红书选择了最快速站出来回应道歉。然而网友并不买账,因为这并不是小红书第一次了。

2019年,小红书经历了最难熬的一年,先是“3·15”前夕,被曝出“种草”笔记代写、数据造假后;而后一度在各大应用商城下架,经历77天整改;12月央视揭秘带货圈黑幕,点名小红书存在笔记代写代发、软文过多等问题,种草、试用笔记多为虚假内容,只为吸引消费者购买。

但问题越多,盈利越多。

QuestMobile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末,小红书的月活跃用户数量为2022万;而到了2019年末,小红书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已经升至8236万。这期间正对应了小红书从单纯的分享到满屏广告的过程。

也就是说,消费者和媒体的投诉与流量变现成了正相关。广告带来了小红书利润的翻倍增长,但用户的投诉和流逝也在同时发生。

最新数据显示,目前小红书的变现方式已变成了电商变现与广告变现为主,其中电商业务占总营收比重为20%,广告业务占总营收比重为80%。广告业务为小红书最主要的营收来源。2020年,小红书广告投放价值增速达85%,仅次于抖音。

很明显,小红书在社区内容运营和电商广告中,选择了后者。失真的网红滤镜和大量虚假的广告让小红书变成了楚门的世界,没有什么是真实的。但是比起免费的用户,显然广告端的盈利是资本最在乎的。

小红书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底,小红书月活跃用户超过1亿,台上的内容创作者超过4300万,笔记发布量超过3亿篇。但是自2019年以来月活增长速度已经急转直下,与鼎盛时期不可同日耳语。

自2016年10月至今,小红书已有20多条行政处罚信息,其中多条涉及广告违法;仅2021开年至今,就已因广告违法被处罚4次,所以这次的道歉又有什么用呢?

3、收割用户,换汤不换药?

一种是明目张胆的让用户无数可逃的套路收费,另一种是让用户防不胜防,不知真假的广告,结合起来就是用户无法逃离的互联网生态,无论哪种模式,用户都无法得到真实有效的信息,因为商业变现和内容本来就是相背离的。

所以说,无论大厂做出何种改变,都不可能逃避电商、广告和收费的盈利模式。

正如“小红书道歉推出的踩坑榜一样”,不过是小红书变成了小黑书换汤不换药罢了。

以前是花钱上推荐榜,现在还要花钱下黑榜,一头羊宰两次,但花钱的模式不会变,只是商家花钱买广告的位置多了一倍。而且本身推荐榜就已经带了很多个人情绪,那黑榜更是看事情问题的方向不同。所以说,除了更赚钱,踩坑榜只会让用户陷入更加迷茫的辨别真假的世界,本身的推荐和分享都变了味。

其实互联网不是没有反思。正是因为甚至这一点,爱奇艺等大厂取消了“超前点播”,小红书尝试推出踩坑榜。但是这样也无法改变用户弱势的地位。

这也是为什么“互联网体检”和“小红书滤镜景点”的套路让人们有如此大的反响和共鸣的原因。互联网世界的商业模式、用户戏曲和盈利模式都已经成熟,用户的互联网消费观也已经养成。

问题不在于用户不能付费,而是大厂吃相过于难看,手段是掠夺式的、不透明、被迫的、过度的消费。

而且即使大厂有更好的盈利模式,内容创作端的用户也有变现的刚需。滤镜景点不一定都是商家花钱买的广告,更多还有内容创作者的枯竭,为了赢得流量和广告的青睐而去美化并不值得推荐的地方。

所以这种盈利方式是三方的,避无可避。网络台、广告商家和内容创作者都需要盈利,任何一方不再继续这个模式就一定会被抛弃,比如现在就有很多创作者出走,去到同样有“种草”功能的B站、抖音及新浪微博等台,品牌和广告商也会选择不同的投放渠道看效果,因此无处不在的收割其实也是大厂在整个商业模式和资本盈利的需求下不得不选择的方向。

所以说,一些收割模式的取消和转变并不是用户最在意的,因为广告和盈利模式总会推陈出新。重要的其实是大厂、品牌方、私域流量和用户之间如何和相处,用户如何在有选择权和知情权的情况下,享受到客观的优质内容。

4、结语

回头在看看这两天的热搜。#爱奇艺吐槽爱奇艺#、#小红书尝试推出踩坑榜#……其实品牌方的诚意已经很明显,但是调侃和尝试并不能解决问题。

消费者从来不奢求付费的降低和消失。因为这么多年来,消费者已经了解到,免费的其实才是最贵,没有人真的不求回报。

重点不是不能接受收费,而是不能接受不被尊重。资本方既然已经看到了用户逃离和抵抗的决心,那就一定要做出改变,联合起来掠夺的时代已过,垄断注定会失败,合作共赢才是未来的发展之路。

让互联网时代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才能拥有更多的流量、更多的优质内容和更长远的发展。

推荐

热点更多》

关闭

快讯更多》

财富